前世,秦思源的家境相当优渥,爸妈给他留下了大笔的遗产、飞机失事后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又赔付了两千多万美元,再加上普林斯顿大学为了留下他,每年给他的薪水也超过了一百五十万美元,如果算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薪水、各种科研机构商业机构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而给他的无偿赞助费,秦思源的收入可以说超过了80%的米国人。
他从没为钱发过愁,还真没关注过怎么赚钱。
经商他不会,炒股他从没接触过,赌球他不懂也没兴趣,彩票更从没买过,唯一算得上有前瞻性的就是知道一些后来很伟大的米国公司,问题是,在这个平行世界,他所了解的那些米国公司,未来也会同样伟大吗?
再说2016年,那些米国公司基本上都已发展起来了,虽说市值距离巅峰很大的空间,可他现在也没足够的资金去投资那些米国公司。
至于破解千禧年数学难题,拿到克雷研究所的一百万美金悬赏?
黎曼猜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霍奇猜想这三个千禧年数学难题他倒是有现成的答案,毕竟他前世就完成了证明。
问题是,他目前这个华国高中生的身份,投稿会有人看吗?
不可能!
数学界也是很讲究排资论辈以及刷名望的,秦思源非常清楚顶刊编辑们的审稿流程与审稿标准。
数学顶刊,例如ANN MATH(《数学年刊》)、ACTA MATH(《数学学报》)、INVEN MATH(《数学新进展》)之类,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投稿,如果论文的作者本身没有极大的名气,或者没有数学大咖来推荐,编辑根本不可能重视,能看看摘要已算很负责任很有耐心了。
至于这样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的大论文,作者还是个华国高中生?呵,估计编辑只看标题和作者的通讯地址,就将之当成是手搓原子弹般不切实际的科幻垃圾,直接扔邮件的垃圾箱里。
前世秦思源在读研时就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他的成果能得到当时的国际数学界承认,一方面是因为此前他就发表过3篇SCI的一区数学论文、跟恩师去参加过一些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刷过些存在感。
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因为当时的恩师、大数学家切斯特·丹尼尔斯教授向《数学年刊》的强烈荐稿,以及背靠着普林斯顿大学这处数学圣地作为后盾!
等他读博士时又陆续发了5篇SCI,尤其是证明了波利尼亚克猜想、获得数学突破奖和柯尔数论奖后,才算是在国际数学界真正树立起“新锐数学家”、“数学天才”的名望形象,有了相当的资历地位,独自投稿也能获得编辑们的重视,一些数学顶刊甚至会主动向他邀稿。
但哪怕是这样,他后来证明黎曼猜想的稿子,也被审了三年多,才最终通过IMU派出的数学评审团的审核,得到国际数学界的认可,之后又过了半年多,克雷研究所才通知他去领那悬赏的那一百万美金。
以他现在的身份想得到国际数学界的认可、进而拿到克雷研究所悬赏的一百万美金,难!难!难!难!难!
退一亿步说,哪怕真能拿到这悬赏,也得几年后了,远水救不了近火。
秦思源左思右想,发现以他这高一学生的未成年人身份,要资历没资历,要名气没名气,还真很难有什么好的赚钱法子,出书也好、当老师也罢,都很难行得通。
头疼。
“咚咚咚。”房门忽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然后是姐姐秦冰言那听起来容易让人有冷淡错觉的声音:
“思源,晚饭我做好了,放在锅里热着,你饿了就自己先吃,我去给爸妈送饭。”
秦思源一听就明白了,秦冰言专门给爸妈送饭,估计也是想替家里省点餐费,毕竟外面吃饭可不便宜。
以前秦思源在米国念高中时,差不多年纪的米国女孩周末与课余时间都热衷于各种休闲娱乐社交活动,如参加派对、看电影、音乐会、户外野餐和烧烤等,沉迷于打游戏、看球赛、追星甚至谈恋爱的也不少,几乎不会留在家里,更不会做饭做家务,给爸妈送饭……
与她们比起来,自己这个姐姐虽然性格要强得像个男孩子,但有一说一,确实比同龄人成熟懂事得多。
秦思源心里感慨着,一个翻身坐起,下床去打开门:“姐,我和你一起去吧。”
秦冰言意外道:“你也去?”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就是没什么胃口,估计是闷在家里太久了,得出去走走,正好没去过爸妈开的店,就想一起去看看。晚饭等回来再吃。”
说来这原主还真是叛逆少年,家里开店这么重要的事他硬是没管没问过,只顾沉浸在游戏世界里麻痹自己。
秦思源自然不一样,他很想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爸妈,而且正如秦冰言所说,最起码也要让爸妈知道,现在自己“懂事”了,会认真学习,让他们注意身体不要太拼。
秦冰言见弟弟难得愿意出门而且不是去网吧,自然也欣然同意。
“行,你先换上大衣,外面风大,气温也只有10度左右。”
秦思源很快换好衣服,于是两姐弟一起出发,前往爸妈经营着的小培训机构——“学而不倦优培教育”。
……
秦思源已从姐姐秦冰言那里了解到了,“学而不倦优培教育”是爸妈与一个多年的好友合伙开的。
这个好友是个商人,有些钱闲着,便想加入市场火热的教培行业,所以与爸妈算是一拍即合。这次他投了50万,占50%的股份,而爸妈以10万外加技术入股,占50%,此外还请了两个专门指导数学竞赛的老师。
目前就开启了四个班,一个数学高考提升班,主要针对高二高三的学生,一个是英语班,也是针对高中生,另外两个班就是数学竞赛班,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这个世界里,华国的数学竞赛倒是挺多的,起码秦思源前世在米国念高中时知道的米国数学竞赛要多。
只是不知道是华国本身的数学竞赛就多,还是平行世界之间的微妙差异。
“学而不倦优培教育”就坐落在远州最著名的教育路,这个片区里名校不少,比如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一中、三中、十六中,还有私立名校黄岗高中等,所以教辅机构和文具店、书店也特别多,人称“学术一条街”。
老爸老妈原本是三中的老师,对这里很熟悉,开教辅机构自然也选择这里,还能凭借此前多年积累的名望,吸引一些曾教过的学生。
教育路离秦思源的家里倒不远,坐公交车也就六个站,不过刚上公交车,一股混杂难闻的味道传来,让秦思源皱起了眉。
前世他有专职司机,每天都将他的私人豪车打理得极为干净,喷上淡雅好闻的香氛。
佣人们还会算好时间,在秦思源出门前泡好手磨的蓝山一号咖啡,让他在坐车的十分钟内可以边看数学期刊边品味咖啡……
看来哪怕融合了原主的记忆,想在这个世界好好生活,要适应的地方依然很多。
秦思源随秦冰言挑了个后排靠窗的位置坐下,顺便推开了车窗,让新鲜的空气能吹进来。
秋风从打开的窗缝里挤了进来,蕴含着的寒意没影响到他,倒是红彤彤的夕阳余晖从车窗外投射进来,正好洒在秦思源的侧脸上,带来温暖舒适的热度,倒是让他的心情稍稍平伏下来。
秦思源凝视着窗外,远州市那满是生活气息的街景便映入眼帘。
远州是华海省的省会城市,属于二线省会里经济比较靠前的内陆大城市。
这座城市同样是秦思源前世的故乡,但他并没有五中念过书——他在十三岁小学毕业后就直接随爸妈出国留学了。眼前这个远州给他一种既熟悉又陌生之感,毕竟前世他离开出国后就没再回来过,现在对远州的印象,更多来源于原主的记忆。
但随着一个个招牌从眼前掠过,那些前世依稀熟悉的特产名字、美食名称,以及公交车里熟悉的乡音,都让秦思源心里涌起暖暖的感觉。
这就是家乡,哪怕阔别了十七年,哪怕在原主的记忆里全是对它的埋汰,但却足以让秦思源这个异国他乡漂泊了十几载的游子,心生依恋与安宁。
比较扫兴的是,2016年的远州正到处大兴土木挖地铁,导致交通状况比较恶劣,尤其是通向教育路的某路段,双向四车道硬生生因施工而被围蔽了一半,只剩下两点单向车道,公交车便如蜗牛般走走停停。
“这个破地铁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去年说年初就能修好通车,结果修到现在。”旁边的秦冰言不耐烦地吐起槽。
“姐,你每天都路过这里都堵车?”
“差不多吧,原本15分钟的路程,硬生生被堵成了半小时。”秦冰言嘴里抱怨着,顺便将装有饭盒的袋子抱紧,避免饭菜变凉。
“姐,饭盒给我拿吧。你眯一会?”秦思源想着将饭盒拿过来,好让身边这名为“姐姐”,实际上距离18岁成年还有两个月的小姑娘好好休息下,毕竟自己睡了半天,秦冰言却忙着做作业和做饭。
秦冰言用狭长的眼睛瞥了他一眼:“用不着,你姐的体能比你强几倍。”
秦思源想到她那强悍的体能,不得不承认这点,只得作罢。此时公交车还堵在原地,秦思源又是习惯了忙碌,光等着总觉得空虚,便干脆掏出手机来看看。
国内的社交APP与米国不太一样,秦思源依托着原主的记忆与习惯,很快就熟悉了微信和QQ的使用方法,里面倒有一堆同学朋友的留言,包括吴昊强他们,都问他身体恢复得怎样的消息,看来原主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秦思源暂时没什么心思应付这些陌生的“熟人”,他打开手机浏览器,查了下当代还活着的国际数学界比较有名气的数学家。
陶折轩、安德鲁·怀尔斯、邱成桐、德利涅、法尔廷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罗杰·彭罗斯、萨尔纳克、马丁·海尔、威廉·蒂莫西·高尔斯、张益塘、许晨洋……
好家伙,大多数他都认识,只有个别没听过。
他又查了下普林斯顿大学里的数学教授名单,同样有九成左右与他前世在读时相同,包括他前世的恩师大数学家切斯特·丹尼尔斯教授,只有一成左右是不认识的陌生教授。
看来“奇点”引发的蝴蝶效应并不算夸张。
——当然,无论搜索他的中文名字“秦思源”还是英文名字“SHIRON QIN”,都没什么有用的搜索结果,尤其是“SHIRON QIN”,直接查无结果。
秦思源再仔细查了查近两年,也就是2015年和2016年两届IMO的举办地点、试题和金牌名单。
地点与试题与前世基本上没什么变化,金牌名单里自然没有他“SHIRON QIN”的英文名字,不过前世一起参赛的米国队友依然在列,另一个不认识的华裔高中生顶替了他的位置,同样是金牌。
秦思源这回彻底确定了,这个世界里并没有另一个他的存在。
他就是唯一的秦思源。
只因原主与他前世的成长轨迹、数学天赋都不一样,既没有出国也没有参加最近两届IMO,更别说拿金牌了。
就在这时,手机弹出了一条收到的短信,提示他当月的国内通用流量已用完,同时提示套餐外的流量按0.29元/MB收费。
紧接着就是另一条短信,提示他的手机余额已不足,请及时充值,否则可能会被停机。
秦思源:“……”
结合脑海里的零碎记忆,他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在2016年,国内18元的移动套餐,只有100MB的国内数据流量。
原主一个月只有200元的零花费,几乎全花在网吧里了,手机话费套餐自然是最便宜的18元,而且理所当然,这个月还没充值,手机提示余额不足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