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敌的士兵

  • 弑楚
  • 千里情牵
  • 2333字
  • 2025-05-12 12:05:12

“济世从军,以赴国难!复我故土,天下归安!”

这是赴难军的口号,是新军成立的这两个月来,每个新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无论是在厮杀的,还是已经重伤倒地的,每个还活着的楚军将士都在重复着这句话,似乎这句话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一般,声音犹如滚雪球,越来越大,使得周围戏谑的鲜卑将士也不由肃然起敬,对这群死士刮目相看。

“济世从军,以赴国难!复我故土,天下归安!”

策马而行的杜逸浑身震颤,眼角羞愧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他奋力舞动着手里的弯刀,声嘶力竭跟着大喊,试图掩盖自己刚刚可耻的行径:就在刚刚,自己竟然有那么一瞬,就想躲在那尸堆里面,苟活逃过此劫。

“快看!烽烟!是烽烟!哈哈……真被你小子蒙对了!哈哈哈……嘶!”

背后的陈冲因为颠簸脸色更加难看,他强撑着一口气,不顾伤势,突然兴奋地大呼,艰难地想要抬手指向西南烽烟的方向,可他的得意忘形,换来的是伤口更加疼痛,整个脸已经皱得变了形。

“小心周围!”

杜逸的话短促有力,身子后仰,又躲过从侧面飞来的一支箭。

可陈冲此时受了重伤,仅剩的理智已经被狼烟吸引,即使在周围如此的喧嚣下,他依旧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经久不息的鼓声!

“是鼓声!真的有伏,伏兵!伏兵到了!真的到了!”

陈冲喜极而泣!

鲜卑兵的包围圈开始骚动!

第七次冲锋的骑兵也戛然而止!

杜逸不敢松懈,侧身砍断一只飞来的狼牙箭,此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敌我悬殊,去到主将身边,聚在一起,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只见那玉龙马在艳阳之下,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烧透了敌军的围阻,他肆意长啸,腾空而起!

是严鹏手持银枪又一次钻穿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严鹏宛如杀神,环视四周,敌军胆寒。

望着畏缩后退的敌军,严鹏长枪高举,仰天大笑:

“将士们,伏兵已出!我军必胜!”

“我军必胜!”

“我军必胜!”

……

随着沟沟壑壑间的狼烟陆续升起,犹如漫天的乌云,远处的鼓声好似天上无尽的雷鸣,又像是亡魂们的怒吼,席卷了整个战场。

“赵禹,带本部人马,随本将杀敌!”

严鹏望着鲜卑兵仓皇逃窜,鬼面下传出干脆的将令。

身旁一个浴血的副将赵禹此时肩膀的盔甲被削掉半块,铁甲背后插着一只羽箭,身上的血还在汩汩流淌,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诺!”

赵禹眼神凛利,应声而动,挥动手中的将旗,对身上浑然不在意,就像刚上战场时那般,依旧斗志高昂!

他当即向身后诸人喝令:

“还有口气儿的,随我杀!”

这些,都是严鹏从荆州带来的精锐!

而杜逸此时又杀了几个鲜卑兵,手里不知何时抢来了一杆长枪,刚挤到身前,就听到了清脆的将令,当即翻身就要再战。

一杆滴血的银枪骤然横陈在前,惊得坐下马连连后退。

“你不用去了!”

顺着银枪看去,不知何时严鹏已经来到身侧,鬼面下传出不容置疑的将令。

“为什么?我还能战!”

杜逸充血的眼睛里带着怒火,压抑的语气略带颤抖,充斥着不服。

“他不能。”

面具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这个浑身是血,却只穿一件破烂皮甲的小兵,弯刀已经卷刃,长枪还断了一截,又扫了一眼趴在马上的陈冲。

“战局已定,现在带他回去,还来得及!”

此话犹如醍醐灌顶,杜逸此时才发觉,刚才还强装无事人一般的陈冲,此时已经没了动静,忙回头望去,那黝黑的脸毫无血色,犹如干枯的树皮,紧紧依偎在马鬃上呻吟。

“我……我没事。”

陈冲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可说话的时候,又带动了腰间的伤口,使得他面容狰狞,按住伤口的手又更加紧了。

等杜逸再抬头时,那匹神驹已经载着他的主人,犹如不知疲倦一般冲向敌军,长枪所过,连挑数人,很快便淹没入了鲜卑大军之中。

周围的敌人,都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尸横遍野的战场。

战战兢兢的杜逸精神骤然放松,顷刻间恐惧、悲痛和疲惫袭满全身。

明明是立夏,又正值日头正盛,可他浑身却在止不住的发抖,甚至连手中的弯刀也拿不稳,直接掉落在地。

“陈冲,撑住!”

杜逸强撑着一口气,出声安慰。他调转马头,蓦地看到数十步开外的地方,一堆尸体突然被翻动,一个瘦小的人从尸堆中钻了出来,长袍被鲜血浸透,犹如地狱爬出的索命鬼一般。

只见那人东张西望,随手抄起一柄长枪,朝着一匹无主的马狂奔,不顾马的反抗,翻身上马,一气呵成,直奔鲜卑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嘴里还用鲜卑话高喊着什么。

“十……三?”

当杜逸下意识喊出一个名字的时候,那个血影已经融入了远去的鲜卑骑兵之中……

在这另外的一方世界里,楚继承汉统,统一中原,领土一度直追西汉最兴盛时期,而在大楚的北方边境,形成了两个鲜卑政权,西北边的北魏,和东北边的北周,分别统治着广袤的草原,并对中原虎视眈眈,年年入侵。

在最近的十余年,尤甚。

上年,也就是楚元狩三年(虚构)六月,楚征西将军范建,率十余万官军临阵投敌,导致北魏一举鲸吞凉州大部分领土!而趁中原大乱之时,北周也蚕食掉冀、幽二州数郡领地。

边境防线岌岌可危,急报频传。

而这最终,促使朝廷向天下征召义士,不论出身,临时组建新军——“赴难军”。

赴难、赴难,共赴国难。

他的名字便是他的意义,但不仅限于如此。

与以往朝廷抓壮丁不同,而是由百姓自愿投军。

而自愿的最大诱惑,便是那句:“凡从此军者,无论生死皆附‘赴难军’名帖,生者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死者厚赏其亲族,世代免赋,光宗耀祖!”

在这不算乱世的乱世里,让平头百姓、带罪之身,也有了和那些高门显贵、世家大族,拥有一争长短的机会!

一时间,天下有志之士响应者甚众,不仅仅有报国无门的英雄豪杰,还有投笔从戎的文人墨客、市井坊间的游侠志士,甚至有虎啸山林的山贼强盗等等……

只是这一决定,别说当时的朝堂里,就是后世之人,也都对此争执不休。

有人说这是楚朝末年,朝廷做的最明智的决断;也有人说,这是饮鸩止渴,如果没有这只军队,楚朝也许还能多苟延残喘些年;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这只军队,或许那位枭雄必然会统一天下……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只军队的出征,是大楚真正走下帷幕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