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

李维用肃穆的语气说完这一句。

整个巴士底狱都沸腾起来。

他们扒着铁窗,大声呼喊李维的名字。

就连站在远处看管他的普德尔士兵,也忍不住被那股无畏气势所震慑。

“嘿,我们应该阻止他吗?”一个普德尔士兵小声道。

另一个叼法伦丹产香烟的士兵耸耸肩:“上头没有命令,那位贵族少校又要求我们照顾好他,你管他干什么?让上面那些人头疼去吧。“

“老实说,我觉得他说得没错,我早就想回普德尔了,战争结束了不是吗?我们打败了法伦丹,拿到了赔款和土地,可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没有,还要继续在法伦丹服役,甚至不能回到家乡。”士兵小声抱怨道。

“哼。”叼着烟的士兵嗤笑一声,“这就是现实,伙计,胜利是属于那些官老爷的,我们至少活下来了,不是吗?还有免费的烟草。”

说完,他从兜里掏出半盒烟,连同火柴一起递了过去。

两个法伦丹守卫就这么倚靠着墙角吞云吐雾,目睹着李维行走在放风场,手臂和身躯随着语言颤栗。

“一个领导者,法伦丹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强硬的,勇敢的,不会对普德尔卑躬屈膝的领导者!一个愿意为法伦丹的民族尊严付出一切的领导者!”

李维竖起一根手指。

“那样的法伦丹,无论如何都不会受到今天这般的羞辱!”

说完最后这句话,他在放风场站定,整理了一下因为他的动作,有些变形的军装。

监狱沉寂了几秒,取而代之的,是比之前更高的欢呼。

“讲得太好了,古尔梅隆先生!”狱友们隔着铁窗呼喊道。

隔天,这封用血性与理性交织写就的公开信,如同黑暗中的惊雷,在监狱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

狱中的法伦丹政治犯、被俘军官们争相传抄、诵读,热泪盈眶。李维的气节和清晰的抗争思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不论是穿着军装直面普德尔人,还是在狱中写出这封《告法伦丹全体人民书》,都是真正的勇敢的法伦丹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消息很快传到了外面,查芒爵士第一个收到了保密局送来的信,得知了李维的壮举。这位在国会中影响力犹存的老贵族,被李维的精神深深打动。

他联合了一大批同样对皇帝投降和普德尔暴行不满的旧贵族、前军官,国会议员,政客,甚至外交大臣,开始为李维上下奔走。

他们利用残存的人脉和影响力,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向普德尔占领当局严正抗议,指出对李维的指控缺乏实际证据,所谓的“雷霆计划”是发生在皇帝投降令下达之后,是军人的自发抵抗行为,且主要针对的是军事目标,反人类罪和战争罪等指控均不成立。

第二,在法伦丹残存的、未被完全控制的报纸上,刊登了李维《告法伦丹人民书》的节选。

一个在绝境中依旧心系祖国、呼唤理性与尊严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听说普德尔宣传部的负责人气歪了鼻子,下令查抄了丹枫十几家报社。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李维的事迹和信件内容,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了滞留在丹枫的、嗅觉敏锐的美利坚合众国纽约时报驻欧洲记者——威廉·霍华德。

当然,一同传达的还有一笔高达十万美金的巨款。

在法郎成为废纸的如今,这十万美金已经是保密局所能拿出来的最大诚意。

威廉·霍华德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他设法通过重重关系,甚至买通了一个普德尔看守,拿到了关于李维·古尔梅隆的第一手手稿——《告法伦丹同胞书》。

不止如此,在保密局的特意安排下,威廉·霍华德极其巧合地遇到一位前来探望李维而不得的法伦丹士兵。

顺便在他口中,得知了普德尔人曾在斐林前线向自己人发射毒气的爆炸性新闻,并且,他还得知李维因为这次意外,从毒气中拯救了整整三千多名普德尔士兵。

这些士兵或多或少来过巴士底狱,可从未有人真正见到过李维,他们向军部递交了抗议和申请,等来的却是冷处理。

接着,通过翻阅卷宗,他查到李维因为这件事,曾获得了法伦丹军方颁布的战争十字奖章。

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表现优异,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法伦丹国防军中校,一手主导了名为“雷霆”的反击计划。

又设法找到了多个被李维救下的普德尔士兵,其中一些已经退役,在丹枫附近休养,不日将启程返回普德尔。

面对记者的询问,即将退役的士兵们没有什么顾忌,直接讲出了实话,他们被普德尔这个集团出卖过,却被一个法伦丹军人拯救,战后他们很多人患上了心理疾病,甚至有人决定永远不再回到普德尔,而是在法伦丹的土地上为他们犯下的罪行赎罪。

“……毒气熏瞎了我的眼睛,到处都是惨叫……我以为我死定了,是那个法伦丹军官。”

“李维·古尔梅隆?”

士兵忽然激动起来:“没错,就是他,那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在毒气到来前就戴上了防毒面具,所以没有瞎。他本可以自己逃命,但我们被毒气先一步袭击,跨越百米越过了法伦丹人的战壕……

“他让我们肩膀抓着肩膀,喊着‘左右左’的号子,把我们带出了毒气,那是整整三千个普德尔人,他救了我的命,他不是什么战争罪犯,也不是什么刽子手,普德尔那些混账是在污蔑,他是个真正的军人……就算上帝站在我面前,我也会这样说。”

有了这些资料,霍华德如获至宝!他迅速撰写了长篇通讯稿《战争与和平:李维·古尔梅隆个人传记》,并附上《告法伦丹人民书》全文、和对普德尔士兵的匿名采访实录。

这篇报道通过电报,以最快的速度发回美利坚,并迅速被《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头版头条刊登!

报道在美利坚引起了巨大轰动!

李维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正直、勇敢、在战争中依旧坚守人道主义精神的英雄。

一个在战败国破之际,拒绝逃亡,选择以尊严和理性抗争的民族象征。

一个呼吁普德尔应该遵守国际法、结束占领暴行、恢复法伦丹秩序的和平主义者!

而普德尔士兵的证词,更是戳穿了普德尔官方对李维“战争罪犯”的污蔑,反而矛头直指普德尔——

他们不但使用毒气,还射向自己的士兵!

美利坚的舆论风暴迅速席卷大西洋,冲击着刚刚恢复和平的欧洲大陆。

经历过战争的欧洲,此刻的思潮普遍反战,李维的事迹和《告法伦丹全体同胞书》广泛赢得了各国政府的同情。

是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法伦丹也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的,独立自主,拥有自己主权的国家。

而不是任由普德尔摆弄。

伦敦,不列塔尼亚议会。

“先生们,看看这个!”外交大臣将《纽约时报》拍在桌上,“这个李维·古尔梅隆,正在成为法伦丹抵抗精神的象征。普德尔人想用公审绞死他,只会制造一个殉道者,激起法伦丹人更大的仇恨,让局势彻底失控,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整个议会鼓噪起来,争论声不绝于耳。

内阁首相劳合·乔治,不紧不慢地说道:“先生们,不能任由普德尔人继续胡来下去了,就算那件事再重要也不行,圆桌应该更聪明一些。

“我们需要一个稳定、能履行《凡尔赛条约》赔款的、虚弱的法伦丹,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我们更不愿意看到这个炸药桶被引燃,造成普德尔对法伦丹的实际占领!”

这些狡猾的政客们敏锐地嗅到了机会。他们虽然通过《凡尔赛条约》拿到了诸如殖民地和海军方面的巨大优势。

但也绝不愿意看到普德尔彻底消灭法伦丹,变得过于强大,打破欧陆平衡。

李维的出现,正好给了他们介入的绝佳借口。

当天,不列塔尼亚外交部当即发表声明,公开质疑普德尔在法伦丹占领区的“过度行为”是“不合时宜的。”,欧洲需要一个“新法伦丹”。

秉持着和平优先的理念,不列塔尼亚政府,呼吁普德尔当局尊重法伦丹的“有限主权”和“基本人权”,支持建立一个“合法有效的法伦丹政府”来管理内部事务。

其他欧洲国家对普德尔的强势本就心怀不满。

李维的遭遇和他的《告法伦丹人民书》一经报道,瞬间激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同情,和对普德尔扩张野心的警惕。

一时间,普德尔分外被动,国际舆论压力空前巨大。

就在普德尔骑虎难下之际,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191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法伦丹前中校李维·古尔梅隆。

以表彰他“在极端困境下对和平、人道主义和国际法原则的坚定捍卫,以及非凡的个人勇气,和为战败国家人民带来希望的杰出表现。”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么它的名字一定叫作李维·古尔梅隆——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

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第一次授予一位身陷囹圄的战败国军官,它代表了国际社会对李维抗争方式的最高认可,也是对普德尔最严厉的督促和谴责!

是的,欧洲各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伦丹,他们还未走出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战争的阴影,这是法伦丹失败被肢解的理由,但他们更不想见到普德尔人继续逗留在那片土地上蚕食法伦丹的一切。

维持平衡是所有人的共识。

然而普德尔人强硬地顶住了压力,坚称占领丹枫是“必要的”,“防范法伦丹威胁”的重大举措。

虽然此举遭到了包括美利坚在内的世界各国谴责,但不列塔尼亚出人意料地对此保持了沉默,只是敦促普德尔尽快允许法伦丹王国政府建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终于,在1919年5月22日这天,在巨大的国际压力和诺贝尔奖的耀眼光环下,“国际监管委员会国际法庭”,宣布开庭审理李维“反人类罪”,“战争罪”一案。

丹枫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已经受够了没有秩序,接受普德尔人的救济和欺辱,在废墟中挣扎的日子。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国会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

普德尔士兵如临大敌,枪口森然,将黑压压的法伦丹民众,从国会大厦前隔离开。

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座冰冷的断头台——路易十六改良的“杰作”,此刻成了普德尔人刻意安排的、对法伦丹的羞辱。

国会大厦内部,国家监管委员会国际法庭。

高台上,坐着表情严肃的普德尔法官、军方代表,以及几名脸色阴沉的、被普德尔人“邀请”来的法伦丹保皇党傀儡政客。

台下最前排,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审判席。纽约日报记者,威廉·霍华德坐在格外显眼的位置。

上午十点,钟声准时响起,法庭大门随之开启。

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李维·古尔梅隆在两名普德尔宪兵的押送下,走上了审判台。

他穿着那身有些陈旧却依旧笔挺的深蓝色法伦丹中校军装,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平静锐利,仿佛他不是囚徒,而是即将检阅部队的将军。

“李维!李维!李维!”

钟声响起的同时,压抑已久的法伦丹民众如同火山爆发,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冲进国会大厦,在场的法伦丹人无不为之动容。

就连那些普德尔人,也惊讶于李维在法伦丹民众间的声望。

要知道,他们今天审判的仅仅是一位中校,他在战前算不上什么高官,只是在战争最后负责了一次导致普德尔军队伤亡惨重的反击。

而不是法伦丹的皇帝。

这些法伦丹人难道疯了吗?

普德尔士兵紧张地握紧了枪,军官厉声呵斥维持秩序,但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法庭内,普德尔法官脸色难看,用力敲打法槌:“我宣布,国际法庭受理普德尔政府,控告的,关于李维·古尔梅隆所犯战争罪,反人类罪等罪责一案开庭!”

然而,回应他的,是国会大厦外更加响亮的呼喊:“法伦丹万岁!”、“释放李维中校!”

场面一度濒临失控。甚至有记者走向窗边,手中的闪光灯疯狂闪烁,记录下这震撼的一幕。

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惊怒,法官开始宣读冗长而荒谬的起诉书,指控李维在“雷霆计划”中“屠杀”普德尔士兵,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轮到李维陈述。

他没有看那些法官,而是转向了身后的同胞,聆听着窗外来自人民的声援,转向了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镜头。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法庭,甚至压过了窗外的呼啸:

“你去过市场吗?你知道现在一条面包需要多少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