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它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知识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课程。全书分九篇49章,即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内脏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于
    医药教材33.1万字
    5.9万人气
  • 会员
    睡眠和饮食是宝宝成长之初的两项重要内容。健康的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可是对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哄睡却是养育过程中的大难题。常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睡觉不踏实,睡前哭闹严重,哄不睡、放不下,还会在夜间频繁醒来。这不仅让家长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担心不已,也让很多新手爸妈深陷哄睡困扰、身心俱疲。如果家长多了解一些睡眠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从养育之初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更不至于因为一些睡眠误区
    预防医学18.3万字
    5.9万人气
  •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推拿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推拿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推拿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推拿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
    医药教材25.2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四圣心源》是清朝医学家黄元御于1753年撰写的一部中医综合性著作。该书阐发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书的蕴义,包括天人解、六气解、脉法解、劳伤解、杂病解、七窍解、疮疡解、妇人解等内容,涵盖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黄元御创立了土枢四象、左升右降、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强调中气的重要性,从天人合一、水火立极、六气从化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结合,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8.2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护理工作在慢性呼吸疾病全程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和培养长期规范诊疗理念,改善患者诊疗行为。基于此,中华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特此携手慢性呼吸疾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指南,以带动和指导全国各地区护理工作者进行规范/标准化管理,共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水平。指南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管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护理学2万字
    5.8万人气
  •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的编写适应培养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全国中医药院校医学专业的特色,,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临床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覆盖与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结合。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概况及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发展与健康、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患者心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临
    医药教材24.5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内科领域各专业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诊断各方面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临床医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为了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各类医科在校生、实习生以及社会各界医学爱好者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有关书籍和论文文献,详细总结、深入思
    内科学37.2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医2.8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和药物学大典,影响后世的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以及400年来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影响中国人400年日常生活,中国药物学的著作!白话文译本,900张全彩手绘插图,一物一图,700多页内文!内附7000多条生活附方,涵盖吃穿住行,适宜男女老少,是居家常用的生活用书。
    中医75.8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著述颇丰.其所著《四圣心源》一书是一部中医理论及临床价值都比较高的一部中医古籍,深受中医专业人士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欢迎。白话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和理解。
    中医17.7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仍本着学习研究、挖掘继承的精神,将编者段治钧、冯世纶当年聆师讲课中的学习笔记(胡希恕先生讲常见病的治疗),课余采撷资料(胡希恕先生医案卡片手抄本),现在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资料中胡希恕先生精粹的医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汇集整理成册。
    中医9.3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该书是《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由知名中医药学专家编写。本分册以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为纲,分别介绍该病的就诊导航、个人调理、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等。对于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科学5.5万字
    5.8万人气
  • 本教材由全国2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由教学第一线资深教师执笔,汇集了各院校推拿手法教学的丰富经验,并吸收了近年来推拿手法学术研究的进展。上篇为基础篇,包括绪论、推拿手法发展简史、基础理论与知识等内容。中篇为技能篇,包括传统的六大类基本手法、部分常用的复合手法和特殊手法、推拿手法在人体上的操作训练等内容。下篇为拓展篇,包括关节松动术和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技术两类康复手法、刮痧与热敷疗法、推拿手法
    医药教材17万字
    5.8万人气
  •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绪论、疾病诊疗篇和病证诊疗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源流、进展、前景,中、西医学的差异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内容;疾病诊疗篇以疾病为纲,分别叙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神经系统及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与调
    医药教材86.8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为基础知识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一章为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中药的命名、品种、产地、采收贮存、炮制、性能及应用。第二章为中药养生的基本知识与理论,重点介绍中药养生的源流、特点、作用、机理、配伍及用药禁忌、应用原则和研究进展。第三章为常用养生中药,重点对各味养生中药的化学及营养成分、保健作用、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下篇为综合应用
    中医23.4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6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基础医学17.1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简单介绍各种皮肤性病的诊断,重点介绍各种皮肤性病近十余年来全国的中医治疗经验(包括内治和外治法)特别介绍全国皮肤性病名医的经验治疗方法。
    中医28.2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8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4万字
    5.8万人气
  • 会员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医学专著,是我国首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实践应用,对中医血证的治疗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书中的疑难术语进行了注释,在文字编排上也尽量让读者更易于阅读。不管是否懂得中医,这本书都能给人以基础的医学启蒙。全书共八卷,内容涵盖血证的总论、各部位血证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方剂等,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于血证的认识和实践经验。该书强调血证与水火
    中医11.2万字
    5.8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