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告别时分与记忆中的那一天

一 告别

2015年6月,送走我在西北师大附中教育生涯中的最后一届毕业生,我也离开了这个工作了15载的地方。从2014年1月《不变与变》出版到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附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2014年和2015年的高考成绩更加喜人。

2014年,附中学子包揽文、理科前三名。其中,“北辰班”张一番以646分摘得全省文科“状元”,陶鑫、白菊以643分并列全省第2名,李庄威、王欢以642分并列全省第3名。“鸿宇班”柴冰倩以687分摘得全省理科“状元”,丁月文以679分名列全省理科第2名,金瑜以678分名列全省理科第3名。全省文科前10名中,附中有10人入围(含并列),除了前三甲的5名学生,苏喆列第4名,王立波列第5名,施潇雨列第6名,段堙郴列第9名,李卓慧列第10名;理科前10名中,有8人入围,除了前三甲的柴冰倩、丁月文、金瑜,马晋列第4名、脱心宇列第5名、杨凯麟列第7名,武伟轩列第9名,范琪列第10名。全省文、理科前100名中,附中共有66人入围,一本上线率为94.05%,二本上线率为99.03%。

2015年,“北辰班”惠雅婕以总分660分荣获甘肃省文科“状元”。全省文科前10名中,附中有9人入围(含并列),分别是:惠雅婕第1名,梁怡晨和郭奕并列第3名,杨璇第4名,张宇轩第5名,杨帆第6名,纪若楠第7名,彭雨溶第8名,李文曦第9名;理科前10名中,有5人入围,分别是:谈忆萱第3名,余璞第5名,俞伯勋第6名,张心语第7名,郭旭第10名。全省文、理科前100名中,有86人入围,入围人数较去年增加20人。600分以上共有264人,占全省总数(1086人)的24.31%,其中文科51人,占全省总数(168人)的30.36%;理科213人,占全省总数(918人)的23.20%。一本上线率为96.47%,二本上线率为99.48%。

附中的高考成绩不断刷新以往的纪录,国际教育录取成绩也再创新高。2014、2015届的国际班学生先后被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埃默里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西北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凭借着优异的办学成绩和综合实力,2015年西北师大附中在全国高中百强中学中名列第37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曲折、漫长、向上的过程,只有全身心付出和经历了才会明白教育的真谛和意义。

2015年9月,在附中新任班子就职会上,西北师大党委和附中班子对我在附中工作的15年做了一个总结。西北师大副校长丁虎生说:“我代表西北师大党委对刘信生校长在附中做出的贡献、功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刘信生校长为附中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附中这片热土上。他虽是一个党外人士,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很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始终和我党在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自觉接受西北师大党委的领导,先后和师大附中两位党委书记共事,合作默契,为附中的班子发展形成一种真抓实干的风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治学治校方面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思路清晰;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理念,统一全校共识,凝聚全校力量,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强附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使附中的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都有很大的转变,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同时抢抓机遇,开拓办学领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化办学。对刘信生校长在附中做出的工作和成绩表示感谢和敬意。”

新任校长贾金元说:“2000年刘信生同志任职西北师大附中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从办学面临严峻挑战的低谷走了出来,给附中成绩滑落画上了休止符。刘信生校长引领办学理念、提升办学质量,拓宽办学领域、创新办学模式、拓展办学资源,使学校在艰难中前行,在前行中发展,在发展中卓越,才有了今天附中的成绩。刘校长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功不可没,对附中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次,我代表新一届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员工对刘信生校长说声谢谢,感谢刘校长对附中做出的贡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一个好学校也成就一个好校长。刘校长的管理理念、战略眼光、为人处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在附中工作时学生一般不叫我刘校长,在私底下称呼我为“信生哥”,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信生哥,信者生。一位校友说:“刘信生校长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随和的人,一个好人,一个创造附中神话的人。”还有校友说:“刘校长是一个用心做教育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附中的教育事业上,附中是刘校长的全部,是刘校长成就了今天的附中,刘校长是我们甘肃省乃至全国教育界的专家,在上学时能遇到这样一位好校长,我感觉无比自豪。”

2000年5月至2015年9月,我有幸担任西北师大附中校长,这是我生命中与附中紧紧相依的15年。在附中的15年,既是我呕心沥血、全力拼搏的艰辛时日,更是我和同事们与附中学子相濡以沫、共同成长的光辉岁月。我感激附中的每一位同事,不舍附中的第一个学子。在2015届毕业典礼的讲台上,我怀着满满的感恩与不舍,做了一个有些伤感的告别讲演。这告别,既是对附中的同事、附中的学子、附中的学生家长,更是对自己在附中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