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记忆中的那一天

告别时分,心中难免不舍和感慨。我端坐在附中的办公室里,双手合十,双眼微闭,任由思绪飞扬,一幕一幕地省思着自己在附中15载的日日夜夜。突然,脑海里的画面定格在了记忆中的那一天——2010年6月22日。

2010年6月22日,是甘肃省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那天,全省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着这样一则消息——《西北师大附中成名副其实“状元学校”》。

这一天甘肃人都知道了文、理科高考“状元”双双花落西北师大附中,汪鉴同学、党仪同学分别摘得文科、理科“状元”。

消息传来,附中校园顿时沸腾了!

更进一步的新闻是:“全省文、理科前百名,师大附中尽占优势。”

在甘肃省理科前10名中,附中占6席,文科前10名中,附中占3席;甘肃省理科前100名中,附中占33人;甘肃省文科前100名中,附中占24人;附中一本、二本上线率跃居“八九平台”—— 一本上线率达84.6%,二本上线率为97%。

这是一个让所有附中人骄傲的日子,很多退休的老教师都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很多附中毕业的学子也以不同的方式庆祝着母校的成功,这一天,成了所有附中人的节日!

此后每一年的6月22日,都是喜讯频传。

2012年更是跃居“九九平台”—— 一本上线率为94.26%,二本上线率为99.71%。

2012年,附中郭崯堡同学夺得甘肃省文科高考“状元”,杨嘉禾同学摘得理科榜眼。在全省文理科前100名中,附中文科22人,理科33人,均以绝对优势列全省第一。有6名同学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香港知名大学录取;有39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有125人被“2+7”院校录取,占考生总数的18.2%;有396人被“985”院校录取,占考生总数的57.6%;有564人被“211”院校录取,占考生总数的82.0%。

2013年,全省文科、理科“状元”再次被附中包揽。在全省文科前10名中,附中占得5席,分别是:祁箫第1名,韩蕙如第4名,李进学第5名,孟繁昊、刘雅琦并列第10名;在全省理科前10名中,附中占5席,分别是:李言第1名,刘正元第3名,张越第6名,常博龙第7名,桑圣淇第9名。一本上线率为95%,二本上线率为99.32%,遥遥领先于全省其他普通高中。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不仅仅是高考成绩稳居甘肃省前列,西北师大附中的教育教学等各项重要指标均遥遥领先于全省同类学校。但结果优异,不等于过程简易,丰硕的成果源于辛勤汗水的浇灌,光鲜的成绩背后却是曲折而艰辛的奋斗历程……回想起十余年前,我刚从西北师范大学调任西北师大附中时,附中的发展正处于最低谷。在诸多困境中,我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和全校师生一起,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十几年,一路走来,风雨如歌,令人百感交集。

今日的附中,终于逆境重生,走向了新的辉煌。不仅高考成绩日益攀升,而且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学校的内涵、特色可持续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美国常春藤盟校,已热情地向附中学子张开了怀抱;在牛顿的母校——英国国王中学,有了附中设立的“孔子课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传出了附中学子的歌声;在哈佛、北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在我国港澳台中学生国学夏令营中,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的领奖台上,在许多高端交流活动中,都有附中师生的身影……附中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谐多元的学校文化使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十多年来,附中办学的原则和优良传统,得到了坚守和传承: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变;

学校的管理和办学体制不变;

附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办学的公益性不变;

学校一百多年来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共同价值观不变;

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不变;

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不变;

……

十多年来,附中“顺时以动,因机而发”,产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变革:

办学模式和途径不断拓宽;

附中特色被赋予新的内涵;

办学空间不断拓展、环境不断改善;

教师结构优化,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创建了一系列新机制,促进了学校的新发展;

拓宽了办学途径,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几年的时光里,我与附中在“不变与变”的坚守和创新中共同前行。今天,师大附中雄踞陇原,犹如雨后春山,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向世人昭示着她的优雅多姿和更加辉煌的明天。这里,我以一个附中人的身份回顾十几年来附中发展的轨迹,回顾十几年来与附中同仁共同奋斗的甘苦忧乐,回望那些我们生命中共同守护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