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心洞

云海翻涌。

一道夺目至极的金光猛然划破苍穹。

杨戬稳稳驾驭着筋斗云,依照孙悟空记忆里的方位,朝着西牛贺洲的深远之处飞去。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杨戬低声喃喃,却被呼啸的风声瞬间裹挟而去。

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疑惑。

以他的眼界,三界之内,极少有他不知道的地方。

可这“灵台方寸山”,却像是从突然冒出来的,他竟从未听闻过。

飞行了大约三个时辰。

下方那厚重的云雾突然像被一双无形的巨手向两边拨开,一座绿意盎然的青翠山峰展露出来。

那山峰形状奇特,宛如五根手指并拢在一起,中央的主峰高高耸立,气势雄伟。

在云雾的笼罩下,隐隐约约能瞧见几处破败不堪的殿宇。

杨戬按下云头,稳稳地落在一块光滑的青石之上。

“这便是了。”

杨戬目光扫视着四周。

只见山门的石柱已经倾斜倒塌,如同年迈的老人失去了支撑,无力地瘫倒在地。

匾额歪歪斜斜地挂着,上面“灵台方寸”四个大字,历经风雨的侵蚀,早已斑驳模糊,难以辨认。

石阶上爬满了厚厚的青苔,仿佛给石阶铺上了一层翠绿的绒毯,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古松也都歪七扭八地生长着,毫无生机,显然已多年无人照料。

杨戬眉头微微皱起,眸光流转。

按道理来说,孙悟空出师学艺还不过百来年,这他的师门怎么会衰败到如此田地?

杨戬缓缓向前走去,指尖轻轻触碰山门的石柱。

就在这一瞬间。

他猛地感觉到一阵奇异的波动,就像平静湖面上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向四周扩散开来。

“禁制?”

杨戬的眼中陡然闪过一抹精光。

刹那间,如意金箍棒已稳稳地握在手中,棍身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杨戬细细感应了一番,这才发现,在这破败的景象之下,竟然隐藏着极为高明的禁制。

若不是火眼金睛,几乎不可能察觉到这隐藏得极深的禁制。

杨戬沉思了片刻,然后抬手整理了一下衣冠,迈着沉稳步伐,踏入了山门。

就在他跨过门槛的那一刹那,四周的景象犹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搅动,骤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破败得不成样子的殿宇,此刻竟焕然一新。

朱漆大门敞开着,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院内传来朗朗的诵经声,整齐而又悠扬。

杨戬定睛看去,只见道场之中密密麻麻地坐满了道士,他们都身着青色道袍,神情专注。

在最上首的蒲团之上,一位白发老道正在讲经。

他的声音并不大,却如同洪钟般,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这是……时光留影?”

杨戬心中暗自惊叹。

他试探性地伸出手,想要触碰身旁的一位道士,然而手掌却毫无阻碍地穿体而过。

他这才确定,这些不过是往昔的幻象,看似真实,实则触摸不到,如同镜花水月一般。

老道讲的是《黄庭经》基础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却字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杨戬听了几句,眼眸微微一亮,这讲解的角度前所未闻,竟能将最基础的吐纳之法讲出全新的意境。

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仔细聆听。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这老道对道法的理解,怕是比自己的师父玉鼎真人还要精深三分。

“菩提祖师……”

杨戬从旁人的口中得知了老道的名号,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神色。

在这三界之中,有能耐的大能者他几乎都知晓,可这菩提祖师,从未在他的认知里出现过。

正疑惑间,那上首的菩提祖师忽然抬起头,目光仿若穿透了时空的界限,直直地看向杨戬所在的位置!

杨戬浑身一紧,肌肉瞬间紧绷起来,下意识地就要祭出法宝进行防御。

然而。

便在下一刻,祖师却若无其事地继续讲经,仿佛方才的那一眼只是杨戬的错觉。

“有意思。”

杨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容,索性盘膝坐下,准备认真听讲。

他倒要看看,这能教出孙悟空这般厉害徒弟的师尊,究竟有着何等超凡脱俗的能耐。

这时。

菩提祖师的声调忽然一转,开始讲起《道德经》中“谷神不死”一章。

他拂尘轻轻一扫,虚空之中竟生出缕缕紫气,如同轻柔的丝带,在道场上方缓缓结成玄奥的图纹。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祖师的声音忽远忽近。

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又似乎就在众人的耳边低语,每一个字都如同烙印一样,落在众人的元神之上。

“咻!”

他袖中突然飞出一盏古朴的青铜灯,灯焰不摇不晃。

灯焰缓缓分出三朵青莲形状,如梦如幻。

莲花开合之间,竟显出万千世界生灭之象。

无数的星辰闪烁、宇宙的诞生与毁灭,皆在这小小的青莲之中一一呈现。

杨戬眸子一凝。

“神若谷虚,则真气自来;意似川流,则灵韵自聚。”

菩提祖师指尖轻点灯焰。

三朵青莲突然化作青、赤、白三色元气,如三道绚丽的彩虹,在虚空中流转飘荡。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此三者本是一物,散则成气,聚则成形……”

座下的道士们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祖师的讲经之中。

有几人头顶已冒出淡淡白气,那是他们沉浸在道法之中,真气外溢的表现。

然而,杨戬却注意到,祖师每说一句真言,那青铜灯焰就暗一分。

更奇特的是,在灯芯燃烧处,隐约浮现出“灵枢”二字,字迹古朴。

忽然。

祖师话锋陡然一转:“然世人只知采药炼丹,殊不知自身便是大药。”

他伸手探入灯焰,仿佛那炽热的火焰对他毫无伤害,抓出一把流火洒向众人。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意——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流火过处,虚空中浮现出一幅清晰的人体经络图,五脏的位置各现出一尊神祇虚影,威严而庄重。

杨戬瞳孔骤缩,心中震惊不已。

这分明是玉鼎真人曾说过的“藏五神”至高境界!

但见那心火中跳动的神影,竟与在座道士的容貌一般无二。

“咦?”

杨戬突然发现异常。

当菩提祖师讲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时,自己的元神竟不由自主地跟着运转起来。

那些听讲道士的虚影,有几人突然七窍流血,身形渐渐变得透明。

菩提祖师似有所察觉,手中拂尘突然横扫,顿时,所有的异象尽数消散。

“今日就讲到这里。”

他深深地看了眼那几个即将消散的虚影,目光中似乎有着一丝惋惜,又有着几分无奈。

“道不可轻传,法不可妄受。尔等根基不足,强记真言反损道基。”

杨戬此刻也才明白,方才所见的并非普通的讲经,而是直指大罗的“藏神真言”!

那些消散的道士虚影,恐怕就是当年强悟玄机,却因根基不足而走火入魔的真人。

正怔愣间,忽见祖师袖中落下一片玉简,玉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恰滚到他脚边。

杨戬俯身捡起玉简,只见上面以朱砂写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最后四个字墨迹尤新,似刚刚写下:“与光同尘。”

正当杨戬对着玉简上的文字陷入沉思之际,道场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个小道童神色匆匆地跑进来,脚步慌乱,脸上带着一丝紧张。

他赶忙跪在地上,声音急促地向祖师禀报道:

“祖师,门外有个猢狲,说是来求道的,模样古怪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