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天朝大明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

崇祯六年的一月十一日,朱由检搞到手了一份军备报告,其中是详细描写了大明朝,全国范围仓库中现存火药数目的账册。

在整个大明朝各地的火药制造局、兵仗局,所拥有火药数量为二十三万三千桶火药。

经过朱由检的标准化,一桶的火药量是约五十斤重,总库存按照这三年的消耗量,足够用上五年了。

另外一份报告,是记录大明朝库存以及总装备的弓、箭、燧发枪、火绳枪,以及虎蹲炮、红夷炮的数量。

至崇祯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为止,各方制造局、官督民营枪炮厂生产保有的制造账目。

自嘉靖年开造火绳枪以来,共计打造的火绳枪数量为十六万支,装备到各路保边军队的就有八万支规模,而燧发枪的数量则是十一万支,都是崇祯二年到今制造的武器。

民营的工厂加入生产流程,的确是几何倍数的提高了明朝的火枪生产规模,每个月都能给朝廷提供数千支质量可控的燧发枪。

利用人力规模优势的情况下,整个明王朝生产能力堪称恐怖。

而弓和箭的储备非常惊人,光是提供辽军使用的大弓,就有十万张,其中八万张还是天启年间制造的,各地仓库加起来,箭有八十来万支,规模巨大。

至于红夷炮、虎蹲炮,加一块超过五千六百余门。

本来就有近四千门火炮,有一千六百门各种火炮是提供给海军用的。

那么多战船搞出来,随便一艘大船都是二十至四十多门红夷炮,虎蹲炮反而是拿来专门给陆军用了。

就这上千门红夷炮,还真是只能满足海军要求的不到三成!朱由检都感慨海军的吞金能力,舰队果然是个怪物,他的登莱舰队、泉州舰队都是吞金兽,砸进去的数百万两白银,在培训海员和造舰造炮上面,很快就耗尽了。

虽然在军事花费上面,两个舰队的费用就一起,也堪堪到辽东镇花费的一半,但在大明历史上,恐怕就算是郑和舰队,也远不及这次的大明海军建设。

毕竟许多新技术都用了,冲压机床的使用上,让这支舰队全部用上了铜底薄片包裹船底,还用上了蒸汽机和朱由检亲自设计的螺旋桨结构,航速和安全性都相当高。

大型的锅炉蒸汽机,由苏州的一家民营工厂设计制造,朱由检只是提出需求和能力。

现在的大明民营工厂效率相当高。

一整页都是朕的功绩啊!

朱由检感慨万千,整个大明都沐浴在蒸汽机生产力爆发式增长的光辉下。

大明朝国力正在蒸蒸日上。

崇祯六年的二月,商会的五十余名各地皇商,募捐内帑三十万两黄金,钱跃升这个皇商中的第一皇帝狗腿子,用这三十万两黄金安排巧匠打造了一尊金龙,用两枚极其珍贵的鸡血石装饰成龙眼,底座环绕一整块的乳白色羊脂软玉。

雕工精湛,塑型恍如神龙活现,看到的百姓无不惊叹。

整条金龙在羊脂软玉制作白云之中,环绕一圈着蜿蜒盘旋,栩栩如生,技艺精湛,璀璨闪耀。

朱由检是真的震惊,这个家伙为了搬运这么一尊怪物,居然搞出来一辆蒸汽机小车!

有一尊大锅炉的蒸汽机,拉动金龙雕塑引起轰动,这件事在民间塘报中被大肆宣传。形容是商人被皇帝的能力折服,主动进献两万斤重的黄金雕像,代表皇帝的权威。

一江淮地区的地方小报声称:我天朝大明,在皇帝的蒸汽机下蒸蒸日上,金龙孰为帝国之荣耀。

这也是很少见,大明有人说出帝国二字的地方。

当然,这里的帝国,事实上意思是,帝与国……

但不得不说,钱跃升这波操作让朱由检风光无限,威望大涨。

崇祯六年的二月十九日,雨季。

陈奇瑜接到朝廷的诏令,并接到了侯拱极、牟文绶两路明军约三万四千人,无奈留下三千守备兵力,命吴三桂部为前锋,贺人龙部为援兵,自己与众兵将数万人为后营,他隆王带三万缅甸兵随同前行,大军绵延十五里,浩浩荡荡大举北进。

南亚土邦人口虽多,但面对吴三桂铁骑冲锋,很快就被屠戮掉八个村镇,就连后方跟来的贺人龙,都不由得开口大骂,吴三桂劫掠的程度过于凶恶,一点残留油水都没有,叫他手下官兵怨言不小,不由得命大军快快开进,希望赶上吴三桂的部队。

吴三桂打家劫舍,手段残酷,他本就年轻,加上皇帝多有恩泽,致使他也有些嚣张跋扈。吴三桂是命手下铁骑燃烧村庄,践踏农田,当地土邦无不对明朝大军恨到了骨子里,即使是被抓到一处当做奴隶,也会想方设法的造反。

总之,短短半年而已的时间,吴三桂的恶名在这些土邦土民之间传播开,南方国家如后黎朝、暹罗、缅甸以及印度河流域的许多邦国,都对吴三桂的行为甚为惊怒。

但吴三桂根本就不在意,毕竟自家皇帝陛下给的旨意很明显,干就完了,有朕在,你怕什么?

直到孟加拉北部湾的阿萨姆王国,真正反应过来,第一时间集结兵马和发起动员,逐渐了五万人的步卒和一万四千人的骑兵,硬生生的抵挡住了吴三桂三万兵马的冲击,贺人龙部于日后赶到,继续冲击阿萨姆王国的阵线。

明朝的燧发枪和火绳枪,打的阿萨姆王国兵马叫苦不迭,好在是天气是雨季,即便是使用了油纸、涂蜡纸技术,火药依旧有受潮现象出现,导致明军的这个火力密度,远远不足以短期内,就击败阿萨姆王国的军队。

作为大将,吴三桂与贺人龙的战力在明朝大军里头还是极为强悍的,二人短暂商议后,便召集众家丁,以及麾下精锐战兵,于夜半三更,二人亲率骑兵四千余人,行踪无定的穿越了边缘山坳处,最后突然杀入了阿萨姆王国军队里。

据地方志记载:天兵至卫合,吴、贺率天兵屠戮土蛮,阵斩敌将,大破之!斩首万级,己方仅死伤不过六百!

吴三桂一箭射死阿萨姆大将摩纶涉,左右开弓,亲率家丁左冲右突,无人可敌,杀的那些个仓促迎敌的阿萨姆兵将人仰马翻!

倒是有人领人马来截杀他,将领颇有武功,握着一杆长矛连杀三名明军家丁,连吴三桂都有些吃惊,好在此时赶来的贺人龙,拨着八尺长刀,与他游斗,约合四阵,贺人龙大喝一声,怒目圆睁,气力用到最足,一刀劈断了阿萨姆这员将领的矛杆,连肩带腰,一击截成两段!

贺人龙高大魁梧,声震如雷,令营中抵抗明军的阿萨姆王国残兵是心惊肉跳,不少人战栗着放下武器,纷纷跪地求饶。

此战,明军鏖战十余日,死伤过三千,战死的明军因运送不利,雨季地面泥泞不便带回,陈奇瑜为避免军中瘟疫,下令就地支造棺木,安置战死的数百名明军尸首,将其就地埋葬。

一战,阿萨姆王国是被打的君臣皆大为震动,于是收拢残兵败将,加大动员力度,满打满算凑足了四万土民军队,准备重新构筑防线,继续抵挡明军的兵锋。

钱士升于崇祯六年三月二十四日赶到阿拉干北部,带着皇帝朱由检的诏书,以及大队的使团官员刚刚赶到当地,也看到了当地的战后状况。

看到有数不清的土民饿到皮包骨头,被当地由明军组织控制地方土官用棍棒、刀矛驱赶着,给明军搬运粮秣。

对于这个现状,钱士升作为官宦世家出身,讲礼仪,有正直心,不愿劳苦平民百姓。

于是他亲自去找陈奇瑜,希望能改善被奴役的土民生存状况,并希望就此让土蛮参与屯田,用怀柔政策将蛮夷汉化。

陈奇瑜虽对此十分认同,也有意约束麾下部将的肆意妄为,但毕竟他自己是身为封疆,替朝廷在外省作战,考虑更多的还得是战事上的资源获取。

他不可能说让明军节省行军打仗的口粮,来发放下去给土民增加待遇,这是不可能的。

双方聊了许久,最终是由钱士升被说服,先由他呈文一封送回京师,等待皇帝是否应允他的说法。

毕竟要将大军的口粮克扣一部分发给这些土民,面对新军制的庞大粮草需求,肯定还是让军队不满的。

虽然不见得会有什么人说此事,毕竟大明的文官御武之术那是天下第一,哪怕叫你三十三个月没军饷可拿,你军士还不是得乖乖配合大明官吏打仗?

何况新军制下的大明军队,粮食、肉类提供的程度,堪比当代美军,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随后,钱士升便朝着莫卧儿帝国方向去了。

皇帝的命令很仓促,甚至是没准备太多翻译的商民,刚刚到边关,钱士升就迎来了一个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