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不一致的追踪分析

一、案例说明

健康体检者,陈某,女,35岁。8:12采血送检,实验室报告结果时间为9:20,间隔1小时。其生化检验结果如表1-5。

表1-5 患者生化检验结果

该体检者的空腹血糖为4.94mmol/L,与糖化血红蛋白9.1%明显不相符。再次混匀复查,两次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二、案例分析

从标本采集到出结果时间约1小时,可排除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血糖消耗分解因素。随即查看仪器状态良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均在控,检查标本合格(无凝集块,无血量少,无纤维蛋白丝,血浆血细胞比例大致正常)。查看当日其他检测结果显示:尿糖正常,尿酮体阴性,血细胞分析各项参数结果均正常,红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可排除贫血等因素。血常规结果如表1-6。

表1-6 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

为排除患者因采血前口服降糖药物所致血糖降低,立即电话联系体检中心,了解到其本人及家人均无糖尿病病史,也未使用过任何保健品及相关降糖药物。再次与陈某进行沟通,排除标本信息错误,建议陈某次日重新采血复查,其复查结果为GLU4.84mmol/L和HbA1c9.0%,两天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然而,血糖与HbA1c结果不符仍未找到合理解释。综合分析,考虑采用其他原理仪器进行HbA1c检测。于是将该标本送至成都市另外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其结果为GLU4.82mmol/L和HbA1c5.4%,二者相符合,与陈某的目前临床资料也十分吻合,此HbA1c5.4%结果是可信的,才是陈某的真实检测结果。因此,之前所测HbA1c9.1%是由于仪器方法学的局限性限制,检测结果受到某些物质干扰导致其假性增高。

三、评价

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血红蛋白A(HbA)、血红蛋白A2(HbA2)、血红蛋白F(HbF),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三种: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常常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另两种是其他糖类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保持120天左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情况。

目前HbA1c检测方法有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毛细血管电泳法和免疫比浊法等。HPLC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糖化和非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计算得出HbA1c的百分含量。然而,不同生产厂商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采用的HPLC法检测原理存在差异,其受影响因素不同。当检测人员需要对标本进行排查干扰因素时,最好采用不同厂商的仪器检测,进行相互验证,可以找到影响因素,并排除干扰。

当检测人员在审核HbA1c时,一定要注意空腹GLU是否与之相匹配,对于结果不匹配时,首先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病史和采血前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过糖尿病患者在采集空腹血糖前使用降糖药,使其空腹血糖正常,但HbA1c偏高的现象。在排除没有糖尿病病史后,必须查找其真实原因,提高一份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

(卢兴兵 编,

纪 玲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