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祥瑞,汉灵帝的心思
- 三国:挟曹操以令天子
- 天黑独白
- 2012字
- 2025-04-21 11:13:19
“县令,可否让我屯田练兵?”
看到九原县令如此支持自己,吕布直截了当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此甚好!屯田练兵才是御敌的万全之法!”
身为边防重镇县令,该如何抵御鲜卑,他不是不知道。
只不过没有朝廷的支持,没有兵马、粮草作为支撑。
腹中空有良策万卷,也都是无稽之谈。
如今,吕布带回了五百兵马,以及部分粮草。
县令自然要大力支持。
“不过……”县令眉头一皱,说出了自己担忧之处:
“屯田容易,我们县四周大片的无人开垦的荒地,我可以做主全部给奉先用来屯田。但是屯田容易,抢收难啊。”
吕布一愣,开口道:
“县尊莫不是担心鲜卑到时候会来抢夺粮食?”
“正是如此。”
吕布看了看朱墨。
两人异口同声道:“筑墙为寨,步步为营!”
县令听到两人所说之话,脸色一喜:
“如此甚妙!若是奉先需要,我让县衙全力支持!”
吕布双手抱拳,对着县令一礼:
“多谢县尊!”
“是我要谢奉先啊!若是奉先能驻守此地,耐心经营,不出十年,鲜卑必灭!”
吕布点点头,心中暗叹。
大汉不是没有忠臣良将,只不过这些忠臣良将大多数不在朝堂,不在士族大家,而在寒门和底层之中。
就如同九原县令。
九原县经常被鲜卑掳掠,民不聊生,如今十室五空。
难道是县令昏庸无能才导致的吗?
吕布陷入了沉思。
许多事情,和自己想象的或许不太一样。
自己原来是县尉的时候,县令对自己的态度,就没有今日这样热切。
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五百兵马,以及自己要击败鲜卑的决心。
想到这里,吕布对于林晦更加敬佩。
林公说的没错,自己不一定要追求所谓士族的支持。
先把底层寒门、百姓的支持争取过来,便足以支持自己完成丰功伟绩!
吕布顿时下定决心,对朱墨开口道:
“薛兄弟,我已决定,不回晋阳了。”
“不去当丁原的主簿了?”
吕布摇摇头,笑道:
“英雄者,岂能被虚名所累?
小小主簿,对于击败鲜卑大业有何益处?”
一旁县令听到吕布的决定后,也不由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是不是先去向丁原请罪,然后再回来?
丁大人一向主战鲜卑,必能够理解奉先一片苦心。”
去晋阳向丁原请罪?
若是自己被软禁了那该如何?
董卓的经历可是历历在目,甚至董卓还是吕布亲手挟持的。
所以,吕布绝不会让自己也置于险地。
“无妨,我修书信一封给丁大人即可。
倘若他怪罪,便让他怪罪好了。
面对抗击鲜卑大业,谁拦在面前都不行!”
吕布杀气森然。
一旁的九原县令心惊不已,同时也更加确信。
吕布,大业必成!
真不知道吕布去河东经历了什么,竟然变得有如此气魄。
若是以前的吕布,定然还会再继续追求官职大小。
九原县令忍不住低声问朱墨:
“朱将军,不知奉先在河东经历了什么,竟有如此大的改变,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朱墨顿时自豪道:
“是河东林公影响了奉先啊。”
“河东林公?”
“没错,河东盐监、河东盟主、河东大将军:林晦。”
听到这几个不知所谓的名头,九原县令倒吸一口凉气:
“我竟不知,天下何时出了这样一位英雄。”
朱墨呵呵一笑:“很快,林公就会闻名天下。”
……
洛阳。
汉灵帝刘宏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盐雕,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这祥瑞,当真让我欢喜!”
一旁的张让也凑上笑脸:
“谁说不是呢,我看啊,满朝公卿,都不如林晦这小子忠于陛下。”
刘宏脸色顿时一冷,“哼,满朝公卿都是自私自利的废物。
整天把朕放在嘴上,又有哪个真把朕放在心上了?
呵呵,明明是我刘氏天下,却被这些贪官污吏大肆瓜分。
我贪污的还没他们多,他们就如此跳脚,整天想要朕下罪己诏。
朕偏偏不下!”
张让立刻开口道:“陛下所言甚是,如今这祥瑞也来了,正说明陛下做得对啊,岂能下罪己诏?”
一旁的张奉也开口笑道:“不仅不应该下罪己诏,反而应该以此祭天,表功天下!”
刘宏听着这一对父子的吹捧,顿时抚掌大笑:
“这个好这个好!立刻下去安排,朕要表功天下!”
张让又开口道:
“陛下,那董卓、林晦的讨贼之功该如何?”
刘宏摸了摸脑袋:“林晦的要求不高,就是要有个护盐将军的称号,允许其自募义勇,护卫盐池,朕允了。”
“至于董卓嘛……”
刘宏有些犯难了,开口问张让:
“董卓刚就任河东太守没多久,不好再动吧?”
张让开口道:“回禀陛下,董卓就任河东太守不足一个月,确实不好再调动。”
刘宏点点头:“嗯,董卓只是主动剿匪而已,功劳还不如林晦的献祥瑞功劳大……
这样吧,就封赏董卓提到的那些叫什么名字来着……”
张让立刻补充道:
“吕布、关羽、朱墨、薛超等人。”
“嗯,对,就给这些人一些封赏打发了吧。”
“那就给予嘉奖如何?”
“嗯,如今国库空虚,没有多余财力赏赐,只能如此了。”
刘宏说完,又爱不释手把玩着林晦奉上的盐雕祥瑞。
曾几何时,刘宏也曾想当个贤明君主。
只可惜,世家大族把控朝政,身为帝王时不时还要下罪己诏。
刘宏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选择了摆烂。
越摆烂越爽,直到如今,已经彻底沉迷上了这种昏庸的感觉。
张让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把控朝政,背后当然是靠刘宏的全力支持。
以宦官制士族,这就是刘宏的帝王平衡之策。
在刘宏看来,这种制衡之术还是有效的。
朝堂中聒噪的大臣少了很多。
自己的钱财也多了不少。
至于国库空虚,那也是那帮大臣的责任,和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