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能出现的核心危险,便是政商交融里的操作空间,
如今明朝的商贾与政治的勾结比较原始,
联姻,科举,捐官卖官,垄断吏治……
还有办盐铁之事,粮食赈灾等,
但地方商人代办政治事物,总要受到官吏的监督,大型的官营产业,
例如矿业,便受到虞衡司的监督,
泉州得到中央回复的公文里就有工部大员的批示,
无论政商,讲究专事专办,
一门业务对接一个部门,
所以行商之人,无论卖货卖货还是交税,都绕不过中央——地方两级的监察机制,
不比儒学世家的政治影响力,商人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小,释放出来资本的力量,就要做好足够的风险规避,
朱允炆事先规避了一定的风险,利用官府做中转,不让商人涉入核心事务中,大力吸纳民间资本,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本质上,是用国家信用背书,将“实业”做成了“国债”,
但今后,他无法将所有的工厂全部变成官府营建的项目,
因为只在内部流转的资源,不能折算成任何收益,
比如精练煤消耗炼制一炉铁水,铁水打钢变成了矿车,
矿车切实提升的是生产力,而没有带来白花花,黄澄澄的金银。
既然未来工厂的所有项目都可能会有商人深度的参与,也就会导致官商勾结更加简单直接,
所以,他也要注意后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体两面,
虽商勾结会引起诸多事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在试点阶段若不搞清楚这些商人的可能采取的政治手段,今后待事情发生后再行管理,就会导致“亡羊补牢”的发生,越补,窟窿只会越多,
即便朱允炆将自己的心里话讲得分外透彻,朱匀熥还是没有了然:“既然涉及煤铁的事物,不需要商贾的深度参与,那么其他的事情,为什么要吸纳商贾呢?”
朱允炆说道:“我问你,为何江浙一地百姓养蚕缫丝,西北的人为何不养蚕缫丝?”
“因为地域不同,倘若西北人养蚕缫丝,只会血本无归。”
“对,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农产品有天然的地域特点而工业品也有,只是在我看来,工业品的地域特点更为稀薄。”
朱匀熥点头:“地域特点我明白。在自然经济中,农人种田,下稻,会自然而然地因地制宜,不至于所有人都种植同样的作物而导致无饭可吃或无菜可吃的境地。”
“没错。”朱允炆欣慰点头,“假如要让一个地方的东西买到另一个地方去,是否要让货物进行流动,要让商贾进行代卖?”
“自然是的,商贾们将南粮北运,赚取差价。”
“但在我构建的工业体系里,我并不做这样的区分,只要大家有钱,都可以去选址投产,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只要你能说通官府进行合作,我来者不拒,只要有钱,我都要!”
朱匀熥说道:“那肯定是有煤铁矿产的地界才会兴建工厂,还是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没错,这就是我故意建立的一处不易发觉的盲区。”朱允炆合掌而笑,“你没看出问题在哪里吗?”
朱匀熥摇摇头:“二哥,恕弟弟愚钝,实在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朱允炆笑了笑:“大家都去做一件事好挣钱,还是大家都做不一样的事好挣钱?”
“四叔的玻璃厂,攫取天下之利。当然是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好挣钱。”朱匀熥感觉自己二哥的笑容里带着不一样的意味,“大哥你的意思是,要将这些工厂开到江浙,开到山东,开到山西去?”
“没错!但为何他们会挣不到钱,就涉及到产能爬坡和市场容量的问题,我现在做的东西,都是一把把镰刀,收割的是富人家里的钱,而且不至于使他们伤筋动骨,再次挥起镰刀对准家中良田几亩的富农。”
朱匀熥似懂非懂:“产能爬坡我知道,就好像是煤矿的产量日益提升,工人的数量却没有增加,便是因为使用了新的工具,使得产能迅速提升了起来。
但市场容量,是否是说,一个地方,能够买粮食的人是一个浮动的数值,每年供给浮数上阈的粮食便足够。”
“对!”
朱允炆兴奋地抚摸着桌上的文稿,
“只要他们投钱进来,两年之后,我就让他们投产。
但由于我们产能极速爬坡,他们产能还在爬坡,市场却趋近饱和,
由于我们有先发优势,商品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
市场趋于饱和,我们以较低的价格实行倾销,
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厂子已经全部建好了,
届时船大难掉头,即便他们意识到自己只能赚取微薄的利益,也要继续做下去。
因为,聊胜无于。”
“可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做不好预算,都是些千年的狐狸......”朱匀熥瘪瘪嘴,觉得二哥在将那些人当傻子耍,“”
“你见过煤油灯吗?”
“见过。”朱匀熥有些无奈地说道,“我们不是一起看的吗?但如今的煤油,那股味道怪难闻。”
“你觉得定多少钱合适?”
“一百两?”
“一百两,哈哈!”朱允炆乐得肚子疼,捧着自己的肚子大笑道,“一百两是一斤煤油的出厂价!”
“?造价不过十两的东西,出厂翻十倍?!二哥,你真把这些人当傻子耍?”
“这个五百两的煤油灯附赠一斤煤油,再送一斤煤油,他们就会感觉赚了。”朱允炆说道,“你信不信?”
“我不信。”朱匀熥说道,“关门会上,那些商人都知道值多少钱,怎么会......”
“有钱人买的不是东西,而是东西上的附加价值,这就是玻璃卖得如此昂贵的原因。
商贾们假如能转手赚十倍,难道会降价,贴着成本价来卖?”
朱允炆拿手拍了拍自己弟弟的脑袋,
“你平常不是很聪明吗?动手能力那么强,拿弩弓射灯笼,你怎么不上天呢?”
“哦,有钱不挣王八蛋。”朱匀熥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我明白了。”
“通过【煤油灯】,我将北平和泉州府做了链接,煤油灯的重要部件玻璃罩,是我托北平府制作,玻璃的价格短时间内,至少两年不会降,这是我对四叔的要求。”
“那就是不能造更多的玻璃了?”
“奢侈品,就是要限量的,你要学的还很多。”
“是是是。”朱匀熥已经显出困意,但还是强撑着说道,“二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吧?”
“就到这里吧。”
姚广孝对送包裹的邮差说道,他托方孝孺在大本堂内抄了一些书籍送过来,
全天下藏书阁里,没有哪个地方会比大本堂内还要齐了,
在朱允炆努力提升工厂管理层地位,营造一种读书之外另一条出路的时候,
姚广孝正在努力温书,准备三年后即将到来的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