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华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经济管理部门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管理专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5月9日7时3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袁宝华同志,1916年1月13日出生,河南南召人。1922年至1934年,先后在南阳第四小学、南都小学、南阳五中、河南大学附属高中学习。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数学系、地质系学习。他在青少年时代就阅读大量进步书籍,接受进步思想,追求真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担任北大分队组织委员,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袁宝华同志受党的派遣,参加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回家乡河南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先后担任河南开封及南阳平津同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共南阳特别支部委员、南召县自卫团政训主任,中共南召区委委员、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豫鄂陕边区工委委员、中共豫西南特委(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部长。他按照党的指示,运用巧妙的斗争策略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他1940年底到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3月到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处干事,从事干部调配工作。经过延安整风和对马列主义理论系统的学习,他的政治觉悟更加成熟,革命意志更加坚强。

抗日战争胜利后,袁宝华同志赴东北开展工作。1946年1月起,先后担任中共通鲁地委城市工作队队长,中共吉江省委干部科科长兼吉江建设学院副院长,中共乾安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洮安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在剿匪和土地改革工作中,他带领工作队深入农村蹲点调研抓典型,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在他的领导下,乾安县和洮安县为东北和全中国的解放组织了大量人员和输送了大批物资,很好地完成了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任务。

1949年6月起,袁宝华同志先后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为刚解放的东北地区恢复工业生产和建设、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积极努力。他组织计划处起草编制的东北工业生产和建设计划是新中国较早的经济计划。他把编制计划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东北局各经济管理部门,介绍给参加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的人员,并参加了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8月,他随中央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苏联156项援建项目谈判,后代表中方在民用项目援建协议书上签字。在长达9个月的谈判过程中,他考察了苏联工业企业,学习了苏联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计划编制经验,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6月,袁宝华同志调重工业部工作,先后担任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办公厅主任。冶金工业部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冶金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副部长,主要负责“一五”计划实施,重点是落实苏联援建的钢铁等重工业项目,并分管生产和计划。在工作中,他对每个建设项目都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组织设计和施工,为我国五六十年代重工业项目特别是钢铁项目的建成发挥重要作用。

1960年5月,袁宝华同志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同年9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5月兼任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4年9月起先后任国家物资管理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根据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他狠抓落实,建立起规范的物资管理体制,开创了新中国的物资管理工作新局面。特别是针对当时物资流通混乱,生产资料产需脱节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抓典型、搞试点,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提供了物资保障,为建立新的物资流通体制和管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宝华同志受到冲击,但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忘我工作。1969年11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组组长,1970年7月起先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革委会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开展全国工农业生产的计划安排和生产调度,为维持国民经济运转,保障人民正常生活作出积极努力。

1978年6月,袁宝华同志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1年3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2年5月任职能扩大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他协助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积极组织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在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企业法制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职工教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济领域社会团体组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企业整顿、改革和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袁宝华同志是我国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的推动者。粉碎“四人帮”后,全国百废待兴,他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先后考察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经济组织,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企业整顿和改革工作,先后担任国务院企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国企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推动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质量。1978年4月按照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他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恢复性整顿,重点整顿领导班子,恢复原有领导体制,撤销革委会,清理队伍,恢复厂长职能;改善经营管理,扭亏增盈,恢复企业管理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通过恢复性整顿,到1981年实现了工业企业的拨乱反正,恢复了企业元气,为企业的全面整顿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恢复性整顿的基础上,参与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全面整顿。1982年1月,在委党组的领导下,他组织起草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报经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后实施。经过全面整顿,到1985年,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恢复性整顿和全面整顿的同时,他组织推动工业企业扩权让利、质量管理、企业升级、企业承包责任制及经济责任制改革。1979年,他组织起草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他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先后组织三次“质量月”活动,推动印发《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全面质量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1980年,他组织起草《关于加强现有工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工作的暂行办法》,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并在他的建议下,于1982年机构改革后在新组建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成立技术改造局,负责全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1981年组织起草了《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办法的若干规定》,推动工交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1987年又由包干制改为推行承包制。1986年按照国务院部署,他组织开展企业升级活动,评选国家特级、一级、二级及省级先进企业。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发展。

袁宝华同志是推动企业法制建设的践行者。1979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起草小组,袁宝华同志任副组长。在起草过程中,他先后到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的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企业干部和工人、地方党政领导、法律专家和经济学家的意见,为该法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在制定过程中,他多次向中央书记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和解释,起草工作历时10年。为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再是行政机构附属物作出重要贡献。

袁宝华同志是我国职工教育工作的开拓者。他提出职工教育是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是十分紧迫的问题,他提出要对职工进行“双补”(补文化课和技术课),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1980年,中央决定成立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袁宝华同志担任主任。他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使职工教育工作得到全党、全国的重视,有了明确的方向。他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工作,仅用不到5年时间,完成了全国3000多万青壮年职工的“双补”,并对全国经济工作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全面培训,组织了对国有企业厂长经理考试,还在一些重点省市区建立了一批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培训中心,学习国外经验开创了我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为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宝华同志是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者。他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使之成为经济工作的强大动力。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他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1983年初成立的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并在1989年3月起任会长,到2004年7月卸任。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他组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给学员讲课,多次召开企业党委书记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研究他们提出的问题,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作出了积极努力。

袁宝华同志是我国经济领域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的开拓者。1978年底,他率领中国经济代表团考察日本回来后,认为加强企业管理,搞企业改革需要企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分子共同参与,为此,他推动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后来又成立了中国企业家协会,并亲自担任会长。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著名奖项,激励和培养了一批卓越的企业家。在他的领导和支持下,改革开放初期还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包装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这些都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社会经济团体组织,在为政府和企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在领导社团组织20多年的工作中,他发表了40余篇搞好协会建设的文章和讲话。他主张社团组织要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要“自立、自治、自养”。他的这些观点是我国社团组织建设的宝贵财富。

袁宝华同志是企业家的良师益友,为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长期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对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出版的《袁宝华论企业家修养》一书,凝聚了他建设我国企业家队伍的长期实践和研究成果。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企业家,要从观念、法制、体制等方面营造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企业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关心企业家队伍建设,召开50多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企业家的意见。他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设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意见。他多次讲要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企业改革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奋斗的高尚情操。

1985年5月,袁宝华同志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组书记、校长。他带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弘扬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迅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开创了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新局面。他倡导尊师重教、民主办学,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经常深入广大师生听取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学新知、立新意、树新风”的治学理念。师生们说他是“受人爱戴的老校长”。他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党和国家需要的大批人才。他十分重视国家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在担任行政领导期间就把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在他的提议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和行政管理学院。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组建国家行政学院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筹建工作,他任筹建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小组组长。他领导筹备组开展了培训干部、制定章程、选择校址、选调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工作,为国家行政学院建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袁宝华同志1995年8月离休。他在经济工作岗位上工作了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主张基本建设要量力而行,工业生产不能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要正确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重视科学技术,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学习外国经验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力主走出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新路子。这些思想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袁宝华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善于总结提炼,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长期的革命经历中,他注重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分析、总结提高。先后出版了《袁宝华经济文集》、《袁宝华谈政府与企业》等著作,特别是《袁宝华文集》(十卷本)总结了他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工业管理、流通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和思想精髓,真实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对深化经济建设规律认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袁宝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袁宝华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他思想敏锐,工作勤奋,正直宽厚,淡泊名利。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理想信念坚定,为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始终保持着优秀的政治品质、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旺盛的革命热情。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纪律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讲政治、顾大局,善协调、讲奉献。他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和艺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复杂和棘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中央领导同志曾评价“他的这种非凡能力,来源于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使命感,来源于长期的工作历练。他的经历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方面,也造就了他的卓越才干。”他清正廉洁,生活俭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拥护和支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对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袁宝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严于律己、慎独慎思的优良品格,追求真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袁宝华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