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镇上的厂子倒闭了

雅婷蹲在田埂拔稗草,指甲缝里的泥让她想起镇上水泥厂的灰。那时她十五岁,跟着秀兰姐在装订厂糊纸盒,手指泡得发白,却比在水田里弯一天腰轻快。

四月的水田像面镜子,倒映着四周的青山——这些山把村子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一条羊肠小路通向外面。村里的土坯房散在竹林和梯田之间,木门上的红漆早褪成粉色,堂屋的黑铁锅永远飘着柴火味。

农忙时,母亲天不亮就赶牛下田,雅婷跟着插秧,低头能看见自己在泥水里的倒影,偶尔有小鱼游过腿边,凉丝丝的,像镇上路灯下扑腾的飞蛾。

镇上的街只有两里长,青石板路磨得发亮,两边是木板门的杂货店和铁匠铺。装订厂在镇东头,三间红砖房,院子里堆满纸箱。雅婷和秀兰姐坐在车间,借着天窗的光糊纸盒,机器声盖过蝉鸣。

后来工厂订单越来越少,厂长蹲在门口抽旱烟,没多久就贴出倒闭的告示,红纸上的字被雨水泡得模糊。

日子在春播秋收里慢慢过,雅婷长到十八岁。那年夏天,晒谷场上堆满稻谷,她和巧玲、桂芳坐在竹席上翻谷子。

巧玲的表舅从广东回来,说深圳的玩具厂招工,每月能拿两千多,“那边工厂气派,楼上楼下都有电灯,出门就是大马路,汽车多得像蚂蚁。”桂芳小声说:“我娘说外面不安全。”

雅婷没说话,想起去年父亲摔断腿,家里的牛被山狼叼走,母亲整夜熬药,鬓角的白发比月光还亮。镇上的工厂早没了活计,她在供销社帮忙卖盐巴,赚的钱连弟弟的学费都不够。

夜里,雅婷坐在门槛纳鞋底,巧玲溜过来塞给她一张招工单:“表舅说有老乡带咱们去,坐火车两天两夜就到。”

月光照着巧玲发亮的眼睛,让雅婷想起腊月在镇上遇见的打工妹——她们烫着卷发,穿花裙子,说话带外地口音,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

第二天,几个姐妹蹲在竹林里商量,巧玲用竹枝在地上画深圳:高楼、马路、亮堂堂的工厂。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几株即将离土的稻穗。

山雾弥漫的早晨,雅婷收拾好行李。母亲往她布包里塞了双新鞋,父亲拍了拍她的肩膀,没说话。

在村口,巧玲和桂芳早早地就等在那里了,她们的背上都背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着简单的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当她走到村口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她们三人并肩走着,走过了那片熟悉的田埂。田埂两旁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们挥手道别。一路上,她们有说有笑,谈论着对外面世界的期待和想象。

随着脚步的前行,身后的村子逐渐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了群山之中。而前方的路却越来越清晰,那是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也是她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去探索外面世界的道路。

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映照着她们充满希望的脸庞。尽管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她们的心中充满了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