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七):元朝的兴亡
- (日)田村实造
- 1215字
- 2025-04-29 10:40:59
天无二日
成吉思汗虽然成功把王罕击倒,吞并了克烈部,但他最后的强敌乃蛮还雄踞在西方一带。乃蛮是突厥族,占据了蒙古草原的最西部。由于他们在阿尔泰山山麓一带游牧,因此他们很早就接触到回鹘人,受到了其文化的影响,又通过粟特商人和穆斯林商人与西亚的伊斯兰各国有所交流。十一世纪时,他们又受到聂斯脱利派的基督教(景教)影响。他们是蒙古草原的各个游牧部族之中文明程度最高的部族,他们也会使用畏兀儿文。
乃蛮其实并不是部族,他们已经是一个王国。他们称呼自己的首领为塔阳汗,其势力远比克烈部和塔塔儿部强大。金国皇帝把大王的称号赐予乃蛮的首领台不花,而台不花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就称呼自己为大王汗(即“太阳汗”或“塔阳汗”)。
塔阳汗一直在夸耀自己身为大王的威信,但是由于他早已受到绿洲文化的洗礼,因此他在游牧民之中其实是个柔弱的君主。老臣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就曾经因为他的无能而叹息道:“我的塔阳汗你太懦弱,除了放鹰、狩猎,你什么心思、什么本领也没有。”
虽然他是个懦弱无能的人,但当他听到成吉思汗把克烈部的王罕打败时,他说道:
听说东边有那么一些蒙古人,那些百姓用弓箭胁迫以前的年迈大汗王罕,把他击倒了。如今那些人也想取而代之,担任大汗吗?天无二日,地上怎么可以有两个大汗呢?咱们去把那些蒙古人捉来吧。
为了夹击成吉思汗,乃蛮打算与在万里长城地带游牧的汪古部(十二至十三世纪在长城附近的河套地区东北边游牧的蒙古系部族)结成攻守同盟。但是,汪古部不但拒绝了乃蛮的请求,还把塔阳汗的计划通报给成吉思汗。
这时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狩猎,忽然接到敌人将要来攻击的消息,于是他立刻备战,编组军队。到了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军队规模已相当庞大。他按照亚洲北部游牧民族的习惯,以十进法把士兵编为千人、百人、十人等队伍。另外,他挑选了有军事经验的、相熟而忠心的人为千户长或百户长,让他们带领各个队伍。他又设立了扯儿必这个新官职,负责管理部队的辎重。最后,他把千户长、百户长的子弟收编为亲卫军,让他们保护大汗。
成吉思汗做了周全的准备后,到了四月十六日(1204年),他就主动领兵往杭爱山出发,攻打乃蛮的征讨军去了。这里说是四月,换算成新历其实是5月下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匹在冬天没有得到充分的喂养,还是非常瘦弱的时候,军队出师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不单是成吉思汗出兵的不利条件,对于敌人来说也是如此。另外,成吉思汗认为:“士兵人数多时,作战时死伤者也一定多;士兵人数少,作战时死伤者就会减少。”部将于是都振奋了起来。成吉思汗又命令:“我们向乃蛮进军时,要像灌木丛般分布,摆开大海般的阵势,像凿子般地攻进去!”
成吉思汗凭借这种胆识与勇气,最终把敌人击溃。乃蛮军在这一场战役中溃灭,而塔阳汗也被成吉思汗抓住(1204年)。
塔阳汗的儿子虽然与父亲并不相似,是个勇悍的战士,但面对这无可挽回的颓势,他只能率领少数部下向西逃往盘踞在楚河(或称垂河、吹河)流域的喀喇契丹(西辽)王国,寻求他们的庇护。